吉林省舒兰市林业局官方网站
猴腿栽植技术
作者:  时间:2015-05-11  来源: 字体显示:

    猴腿是东北地区很有特色的山野菜品种之一。近年来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了保护地内的人工栽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市场提供了反季节性特色山野菜,也为生产农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由于在保护地内生产,商品价格高,利润大。在资源较多的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进行猴腿的反季节性栽培,应大力提倡、推广猴腿的栽培,将猴腿这一地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出一条新的产业。
(一)概 述
    猴腿(蹄盖蕨科Athyriaceae )  Athyrium  brevifrons  Nakai  ex  kitag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东北蹄盖蕨、红毛广东、野蕨菜、山蕨菜等。
(一)资源分布与资源状况
    猴腿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以及我国的四川、贵州、江西、北京、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地区。其中,在辽宁省的丹东、桓仁、宽甸、新宾、清原、西丰等地区,吉林省的通化、柳河、集安、敦化、延吉、靖宇等地区以及黑龙江省的五常、尚志、宁安、牡丹江等地区的野生资源分布较多,资源量较大。
    在我国,民间采食猴腿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是人们一直非常喜爱食用的山野菜之一。近年来,由于猴腿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在野生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人们大量地采收,而且连续多茬地采收。致使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在某些地区已出现资源枯竭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面积地植树造林,使得猴腿的生长区域逐年减少。
(二)生长环境
    猴腿喜生长在温和、冷凉、潮湿的环境条件。大多生长在杂木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疏林地带。林缘湿润处、山脚坡下、沟旁、山谷溪流的两侧、采伐林地或山坡还林地带生长较多,分布密集。猴腿大多生长在背坡或阳坡的背阴处。
(三)营养与用途
    猴腿的鲜嫩茎叶为食用部分。用开水焯后,可以酱食、炒食,做汤、做馅。还可以制成不同风味的小菜。清香爽口,别具风味。猴腿即可以鲜食、盐制、还可以制成干品,食用前用温水发开食用。是朝鲜小菜的主要原料之一。
    猴腿的鲜嫩茎叶中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成份。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猴腿的鲜嫩茎叶中含有蛋白质0.7克、脂肪1.53克、糖类、碳水化合物0.88克、有机酸0.45克、粗纤维、胡萝卜素5.71毫克、维生素B20.47毫克、维生素C118毫克。以及钙、磷、锌、铁、钠、铜等元素。其中磷的含量在每百克鲜品中含有6116.0微克,均高于普通的蔬菜。
    猴腿叶干品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等。谷氨酸是人体大脑需要的重要万分,也被人们称之为“智慧酸”。能够消除人体脑代谢中氨的毒害,保护大脑,提高人体的智力等作用。
    除此之外,还含有胆碱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份。
    猴腿的根状茎可以入药,是常用的中草药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猴腿的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降低血糖、血脂、补阴养肾、保健美容等功效。对于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等病症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四)发展前景
    猴腿的嫩叶为优质的山野菜,采收后捋掉茸毛,用开水焯后再用冷水浸泡。捞出后切成小段,可以炒食、凉拌也可以腌制成不同风味的小咸菜。风味独特。
    由于猴腿独特的野味,是多年来人们一直非常喜爱食用的山野菜之一。在我国民间采食猴腿的历史较早。在贫困的年代里,人们将其作为抗灾度荒的救命菜。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野味、野菜会更加睛睐。因此,猴腿有着具大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野生资源量的不断减少,发展猴腿的生产有着具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前景。
(二)猴腿的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形状
    1、根:猴腿的根为须根系。非常密集。着生于根状茎的基部和根状茎上鳞片间。须根的长度在15—20厘米,直径在3—5毫米,黑褐色。生长年限越多,其根状茎越粗大,鳞片越多,根系越密集。根系入土较深。一般在30—60厘米,在土壤中形成极密集的根网群。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直径在30—60厘米。
    2、茎和叶:猴腿的茎为根状茎。较短、粗大。斜生于土壤中。黑褐色。大小不一,长度在8—30厘米,直径在6—15厘米。上面长满密集的鳞片。鳞片呈披针形,质地较硬。
    猴腿的叶簇生,麦杆色或浅紫色。也有绿色。叶柄较长,可达50—60厘米,卷曲的时的幼嫩叶柄为食用部分。俗称嫩茎叶。叶柄的基部呈黑褐色。幼叶时上面长满绒毛。叶片肥厚,呈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羽片较密集,基部对称有短柄,下部1—2对略短缩。小羽片近平展。2—3回羽裂,先端较尖,裂片边缘有长齿,孢子囊群生于裂片的基部上侧的小脉上。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土壤的要求
    猴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一般的土壤条件均可生长。尤其喜生长在粘壤土、砂壤土和黑壤土。在土质肥沃疏松,腐败植质含量较多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长旺盛。茎叶鲜嫩肥胖、粗大,而且不易伸开,不易老化。产量高,质量好。还要求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湿保水性能。如果土质脊薄、肥水不足,株体生长缓慢,茎叶瘦小、细弱。卷曲头易伸开,老化。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猴腿不适宜生长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2、对肥料和水份的要求
    猴腿喜肥耐肥。在幼苗时期对于氮肥的需求量较多,而在幼苗的后期或成苗阶段,除氮肥外,还需要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应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施以足量的肥料,以保证株体的正常生长。
    猴腿喜水耐水。并具有一定的耐涝性。猴腿可以长期生长在水渍的环境条件下而能正常生长。猴腿的根系不发达,不耐干旱。在其整个的生长过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份。一旦水份缺乏,会对植株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茎叶瘦弱、细小。卷曲头易伸开老化。
    3、对于温度和光照的要求
    猴腿属于低温植物。而且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地下的根茎可以在-40℃的温度条件下而不受冻害。在幼茎叶生长阶段5℃以 上的温度条件便可以生长,但生长较缓慢。这一时期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0℃,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幼叶生长的粗壮、鲜嫩,卷曲头不宜伸开。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
    猴腿在幼叶长出地表时,不宜光照过强。在这一时期,透光率在50%左右为宜。在孢子形成时期,则需要较好的光照。有利于孢子的成熟。
(三)露地栽培
    猴腿的露地栽培有荒山栽培和大田栽培。
(一)荒山栽培
    在荒山上栽培,其生长和环境条件等同于野生条件。商品的产量和质量优良。利用荒山空地栽植猴腿,一次栽植,多年受益,即能充分地利用荒山资源,又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是一项很有发展的产业。在荒山上栽培,可采用穴栽、条栽或小床畦栽培。
    1、清理场地
    选择半阴半背的地块作为栽植田,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含水量较好。首先,将场地中的杂树、杂草等清理干净。采用穴栽时,先将地表皮的草根等刨掉。挖出深度为20厘米的小坑。穴栽的优点是选地灵活,可随地而栽。因地而植。不足之处是栽植的密度较小。条栽可根据地形地势挖出长短不一的栽植沟。沟的宽度可宽可窄。可以栽植单行,也可以栽植双行或多行。即有栽植的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栽植密度。是较为理想的栽培方法。
    2、栽植
    坑穴挖好后,可将培育的猴腿幼苗,栽植于坑穴内。坑穴的底层可撒入适量的农家肥。然后栽植。盖土,踩实,浇水。
    3、田间管理
    幼苗定植后,坑穴周围的一些杂草也会相继长出。要及时清除。
    当年定植的幼苗不宜采收幼叶。当幼叶长出地表3—4厘米高时,可以追肥一次。在定植苗的旁边挖一小坑,将农家肥施入,盖土。当幼苗长到5—10厘米高时,可进行第二次追肥。方法同前。
(二)大田栽培
    在大田内栽培,每亩可栽植幼苗20000株,每亩的经济效益均在几千元以上。一次栽植,长年受益。是很有发展的一项新产业。在大田内栽培,大多采用与高稞作物相间作的方法进行。即每栽培1床猴腿,中间栽植1床或1垄高稞作物。
    大田栽培的选地、施肥、栽植、田间管理等与荒山栽培相同,可参照实施。
(四)保护地栽培
    在保护地内栽培猴腿,是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刚刚兴起的一个特色产业。利用保护地设施,在生产冬季生产猴腿的鲜嫩幼叶,于冬季上市。其销售的价格高于露地栽培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在温室内栽植猴腿,一般选用生长多年的较大根茎。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其商品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栽培的时间一般在晚秋的10月的中、下旬进行。或者是在11月的初期进行。如果猴腿的根茎资源量较大,可以在冬季里多茬栽培。每一茬的一个生长周期在50—60天。在一个冬季里,可以生产2—3茬猴腿。如此生产,大大降低了基础设施的成本。从而也增加的利润收入。
(一)繁殖方式
    猴腿的繁殖方式有利用孢子进行的有性繁殖和利用根茎繁育的无性繁殖。
    1、孢子繁殖
    (1)孢子的采收和处理
    孢子的成熟时间在7月中、下旬。孢子成熟后很快脱落。因此在采收孢子时应及时进行。孢子成熟的标致是可在孢子叶片上见到叶背部的边缘处的孢子囊颜色已由淡黄色变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这时可以采收。采收时,将带有孢子囊的叶片一同采下,装入口袋中,然后放在蔽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可在地上铺一层塑料布,将孢子囊叶铺在上面。阴干。几天后,孢子囊开裂,孢子散落到下面的塑料布上。搜集,清除杂质。放在干燥的容器中。采收后的孢子应立即播种。如不能立即播种应将孢子放入冰箱中保存。使温度保持在0—7℃的温度条件下。
    (2)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的原料可用山皮土、园田土、珍珠岩、河砂、筛细的腐熟农家肥等。其配制的方法是:园田土(山皮土)+农家肥+河砂(珍珠岩)比例为1∶1∶1,加放适量的水。使培养基的含水量在65%左右。混合均匀,用细筛过筛。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Ph在6—7。装入耐高温的塑料袋中,然后放入蒸锅中蒸气灭菌4—5个小时。取出。待温度下降时播种。
    (3)播种
    先做一个盛装培养基的木箱。一般高度为12—15厘米,长为1米,宽为50—60厘米。并根据木箱的尺寸,剪出包果培养基料的塑料布,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取出铺在木箱底层。然后,将消毒后的培养基料放入木箱中。待料温下降到20—25℃时便可以播种。消毒后的培养基料在操作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裸露。以避免杂菌感染。
将猴腿的孢子粉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不需要盖土。撒种后,木箱的表层用消毒后的塑料布封严。置于潮湿、蔽光的环境条件下。温度控制在18—25℃。

上一篇:刺龙芽栽植技术
下一篇: 广东菜的根茎栽培
相关链接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