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荒山栽培
在具有荒山资源的地区,可利用荒山空地、疏林地的林中、林下或林缘处、山脚下,河溪边等地块栽植广东菜。一次栽植,常年受益。投入的成本少,经济效益高。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即可充分利用空闲地块,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好产业。栽植的方法可选用穴栽、条栽和小床畦栽培。
1、穴栽:穴位栽培,适用于疏林地带中的空闲地块。或在林缘处、山坡旁等地。对于场地没有要求。不受地形的限制,不受地块大小的限制。可疏可密,随处可采,运用灵活。是在大地块中的零星栽培。场地应选择半阴半背的地块。要求土质肥沃、疏松、腐殖质含量较多。穴栽是采用小坑穴栽培。栽培的方法是:先将地表层的草皮刨掉,挖出30×30厘米,深度在20—30厘米的坑穴。坑穴的底层放入适量的农家肥。然后将广东菜的根茎栽入坑穴内。可根据坑穴的大小每穴栽植2—3株。盖土。踩实,浇水。每亩可栽植根茎1000—2000株。
2、条栽:场地的清理与穴栽相同。位置的选择可根据地形地势来选定。条栽适用于空地较小的地块的栽植。将地表的草皮清除掉。做成大垄。垄的高度在20—30厘米,垄的宽度在50—60厘米。垄的长度可根据一形和地势来定。做好垄后,在垄上采用穴栽的方法进行。具体的栽培方法可参照穴位栽培中所介绍的进行操作。采用条栽的栽植密度略大于穴位栽培。每亩地可栽植根茎2000—2500株左右。
3、床畦栽培:小床畦栽培适用于在荒山中空闲地较大的地块进行。刨掉地表层的树根、草皮等杂物。场地清理干净后,做成小床畦。床畦的高度在12—15厘米,宽度在1米左右。床畦做好后,在床畦上采用穴栽或条栽。条栽可称沟栽。方法是:横着床畦的走向开出深度为12--15厘米;宽度在8--10厘米的栽植沟,将广东菜的根茎顶端向上,摆入沟内,株距在10厘米,行距在25--30厘米。然后盖土,覆土的厚度应将广东菜的顶芽盖上,覆土的厚度在2厘米左右。浇足底水。每平方米可栽植根茎40—60株左右。每亩可栽植3000—4000株左右。
4、田间管理:荒山栽培的田间管理比较粗放,工时费用较低。在林中的空闲地块进行栽培的幼苗,要防止杂草欺幼苗。当杂草长出后,要及时割掉。如有条件,可在幼苗长到8—10厘米时,追肥一次。用腐熟的农家肥追施于幼苗的附近。
5、采收:当年定植的幼苗,应在第三年的早春进行采收。采收的标准是:幼叶长到15—20厘米高时进行采收。卷曲头不伸开,叶柄不老化。鲜嫩、肥胖时采收。广东菜在幼叶生长阶段是非常迅速的。因此采收要及时。以防止叶柄老化,而失去商品价值。采收床分期分批进行。采大留小,多茬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将广东菜的根茎上端2—3厘米处剪下,放入筐中。或捆成小捆。并将叶柄的下部蘸上泥浆。以延缓老化。
二、大田栽培
在大田内栽培广东菜的根茎,施肥、浇水等条件较为方便;容易管理。而且栽植的密度较大,产量高。经济效益是种植农作物的几倍。而且是一次栽植,多年受益。在大田内栽培,要严格控制栽培地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在操作和过程中,按着无公害蔬菜的操作规程进行实施。以保证所生产的广东菜是真真正正的有机蔬菜,是无公害蔬菜。
在大田内栽培一般与高稞作物相间作的方法进行。即:在每床广东菜床畦间,种植一行或双行诸如玉米、高梁、向日葵等高稞作物。在大田中,每亩可栽植根茎5000—6000株左右。选地、施肥、做床、定植等。在田间管理上也与上基本相同。
栽培方法:做好垄后,将垄沟内的土块及杂物除掉。将广东菜的根茎摆入沟内,株距在10厘米左右。行距为60厘米。覆土等与荒山栽培相同。
三、温室栽培
1、生产地的环境条件
保护地的生产环境条件,应当是:水质资源(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蔬菜产品净菜处理的洗涤用水)、土壤(过去没有大量施用过城镇垃圾和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和大气无污染的地域。远离工业、生活区和医院等污染源3000米以上。能有山、河流为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用水、土壤、大气都必须达到国家法定标准,蔬菜产品洗涤用水要达到人饮用水标准。土壤质地属壤质、土壤的酸度属微酸性至中性等等适合于山野菜生产的要求条件。
(1)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较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性能良好的土壤条件有利于广东菜的旺盛生长和发育。黑壤土、砂壤土、黄壤土均适宜广东菜的生长。土壤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PH值在5.5—6.5左右。广东菜不适宜生长在盐碱地中生长。
(2)对水肥的要求
水对蕨类的栽培很重要,满足蕨类的土壤用水和空气湿度的要求,原则是少浇水,看苗情,看气温浇水,土壤不干不浇水,经常对叶面喷水,清洗叶面的尖埃,保持叶面的清洁和湿度。经常锄草、铲趟,进行正常的生产管理。
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广东菜的根系入土不深,因而不耐干旱。在其整各的生长过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土壤的湿度应在55—60%左右。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不足,干旱缺水。株体的叶片生长缓慢,叶柄瘦弱、细小。卷曲头很快伸开,易老化。从而失去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广东菜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它可以长期生长在水渍的环境条件下而正常生长发育。
广东菜是喜肥耐肥的植物。充足的肥料供给可促使株体旺盛生长。尤其是在幼叶出土时期更需要充足的肥料。在施肥时,一定按着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以施底肥为主,重施有机肥。有机肥应经高温堆沤腐熟,杀死病菌、虫卵后施用,这样有机肥就不会导致蔬菜硝酸盐污染,不仅品质好,而且耐贮存。沼气废渣液肥效高,经常施用,病虫少,可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蔬菜产量。用沼气渣生产的蔬菜,是最佳的无公害蔬菜。
(3)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
广东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幼叶出土阶段,温度不宜过高。幼叶在温度达到5℃以上时便可以缓慢生长,但长势较慢。这一时期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2—18℃为宜。在这种温度条件下,幼叶一长的鲜嫩、肥胖,卷曲头不易伸开。产量高,品质也好。如果温度过高(25℃以上)时,会造成幼叶的徒长,卷曲头很快伸开,而且叶柄细小瘦弱,易老化。广东菜在孢子形成时期,则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这时22—27℃的温度条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和发育。
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广东菜对于光照的要求不高。在幼叶生长阶段,散射的光照条件便可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在这一时期,如果光照过强,会加速幼叶的老化。因此,当幼叶长出地表时,应采取必要的遮光措施。以保证幼叶的优良品质。而在广东菜的孢子形成时期,则需要较好的光照条件,以促进孢子的形成和发育。
2、栽培方法
(1)栽培时间:广东菜的保护地内栽培,可在10月的下旬、11月的中期、12月的上旬以及第二年的2月初期、3月上、中旬进行。在栽培前,应将保护地的设施准备齐全。
(2)挑选根茎:在栽植前,应对于采收的根茎进行挑选。按其根茎有大小进行分类。这样即便于栽植,又利于后期的田间管理。将挑选出来的大小根茎分别栽培。
(3)翻地施肥:在栽植前,先进行施肥。将腐熟的农家有肥铺施在栽培床的地表。每亩用量在3500—4000公斤。在施肥的同时,为了防止土壤中的一些杂菌,可同时施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在每平方米8—10克。深翻地。清除杂物,破碎土块,耙细床土。在温室内栽培,为了充分利用温室内的有效面积,一般采用床畦栽培,合理地加大栽培的密度,以达到较高的产量。然后挖成池畦。宽度在1.2—1.5米,深度应根据所栽植的根茎的大小而定。一般的深度在12—20厘米。栽植一床后,再挖出第二池畦。
(4)栽植:在温室内进行栽植,池畦的走向一般是南北走向。将挑选后的广东菜的根茎分类栽入池畦内。每个根茎间的距离以1—2厘米。尽量加大栽植的密度。没有行距。依次将池畦栽满。每平方米可栽培根茎150—180株。然后盖土,浇足底水。尤其是第一次底水,一定要浇足,以床畦内的土壤达到饱和为宜。
(5)田间管理
根茎栽植后,温室内的温度白天应保持在22—25℃左右,夜间的最低温度应在10℃以上。根茎定植后,大约30—40天左右幼叶便可长出地表。当幼叶长出地表时,一定要控制好温室内的温度。在这一时期,如果温度过高,会造成幼叶的徒长,叶柄细小瘦弱,而且卷曲头很快伸开,易老化,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影响。
广东菜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可以萌发生长。刚刚出土的幼叶可在—2℃的低温条件下而不受冻害。
当广东菜的幼叶长到高度为3—4厘米高时,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追肥的方法可将腐熟的精细农家肥撒在床畦的土表层。也可用浓度较小的人畜粪水浇于根茎间。第二次追肥一般是在第一次幼叶采收之后的一周左右进行。施肥的方法与第一次追肥时相同。但有一点要注意:施肥中不可施用化学化肥。否则易造成广东菜根系的腐烂,而导致株体的死亡。
广东菜喜水耐水。在其整各的生长过程中,均需要充足的水分。一但水分缺乏,幼叶的生长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商品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在温室内栽培,在保证温室内温度的前提下,要经常浇水。始终保持床土的潮湿。浇水时,要小水勤浇。最好是用晒水池中的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