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林业局官方网站
核桃秋扁叶甲防治技术方案
作者:李洪魁  时间:2014-04-23  来源:局森防站 字体显示:

 

 

一、简介

 

中文学名 核桃叶甲

 

拉丁学名:Gastrolina depressathoracica ,别称:核桃金花虫、核桃扁叶甲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昆虫纲

 

目:鞘翅目

 

科:叶甲科分布区域:陕西、四川、江苏、福建、甘肃、河北、云南等

 

二、分类地位

 

  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叶甲科(Chrysomelidae)。

 

  该虫在本地区是一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专食核桃楸叶片的害虫,树叶被食光的现象经常出现。连年危害时,造成核桃楸部分枝条或幼树死亡。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

 

  寄主

 

  核桃(Juglans regia)、核桃楸(J.mandshurica)。

 

三、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mm。体略呈长方形,背面扁平。体色一般为蓝黑色,具金属光泽,也有紫蓝色、青蓝色。前胸、触角、足黑色。头小,深嵌入胸部,头顶平,额中央低凹,刻点粗密。触角短,11节,向后略过鞘翅肩瘤。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2.5倍,基部狭于鞘翅,四周镶有狭边。小盾片三角形,光亮,刻点细微。鞘翅刻点粗深混乱,每鞘翅有3条纵肋纹,彼此等距;肩外边缘显著隆起。各足跗节末端两侧呈齿状突出。

 

  卵 长1.5-2.0mm。长椭圆形,橙黄色,顶端稍尖。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8-10mm。污白色,头和足黑色。胴部具暗斑和瘤起。

 

  蛹 体长6-7.6mm,浅黑色,体有瘤起。 

 

四、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6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6月中旬为新1代成虫羽化盛期,10月中旬成虫开始越冬。

 

  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后,以刚萌出的核桃楸叶片补充营养,并进行交尾产卵。雌雄成虫有多次交尾和产卵的习性。每雌产卵量为90-120粒,最高达167粒。卵呈块状,多产于叶背,也有产在枝条上。新羽化成虫多于早晚活动取食,活动一段时间后,于6月下旬开始越夏,至8月下旬才又上树取食。成虫不善飞翔,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寿命年均320-350天。雌雄性比近1:1。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食量较小,仅食叶肉。幼虫进入3龄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散危害,此时不仅取食叶肉,当食料缺乏时也取食叶脉,甚至叶柄。残存的叶脉、叶柄呈黑色进而枯死。幼虫老熟后多群集于叶背呈悬蛹状化蛹。

 

五、虫情调查

 

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核桃秋中幼龄林。

 

2、虫情线路踏查:于10月上旬采用样方调查法,逐样方观察有无成虫。

 

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于10月上旬采取地面样方调查法,调查样方内枯枝落叶层中成虫数量,统计发生情况,将发生面积作为下一年的发生面积。

 

4、危害程度调查:于6月中旬成虫危害显露期末,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

 

六、防治方法

 

  1.利用产卵、幼虫期的群集性人工摘除虫叶,集中烧毁;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

 

  2.成、幼虫在树上取食期,尤其越冬幼虫初上树活动取食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0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液。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分也可施放烟剂。

 

  3.越冬成虫上树前、或新羽化成虫越夏上树前,用毒笔、毒绳等涂扎于树干基部,以阻杀爬经毒环、毒绳的成虫。

 

  4.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猎蝽、奇变瓢虫等。

 

 

上一篇:美国白蛾无公害防控技术
下一篇:刺龙芽栽植技术
相关链接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