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和加强森林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特制订本技术。
一、中幼林
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统称。幼龄林是森林生长发育的幼年阶段(3-10年),通常指不超过两个龄级的林分;中龄林也叫中龄林(10-15年),指林龄为不超过四个龄级的林分。
二、中幼林抚育
在幼龄林和中龄林阶段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情况确定森林培育目标。在林分中适时采取割灌(草)、扩穴、定株、补植、间伐、修枝、施肥、浇水等人为干预措施,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促进林分健康生长所采取的营林措施的总称。
三、中幼林抚育采伐
1、透光伐
在幼龄林时期,为了解决林木之间或树种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和其它乔灌木或草本植物的抑制,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抚育间伐种类。有三种方法,即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和带状抚育。
2、生态疏伐
在中幼龄林阶段进行,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加速保留木的生长与培育良好干形。分为下层疏伐、上层疏伐、综合疏伐和机械疏伐四种方法。
3、卫生伐
在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的林分中进行,伐除已被危害、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
4、间伐木的选择
淘汰低价值的树种、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应注意保留林缘木、林界木和孤立木。对复层林要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各林层的合理分布。
5、间伐强度
(1)通常用单位面积上采伐木的材积占林木总材积,或采伐木的胸高断面积占林木总胸高断面积的百分比表示,人工幼林中则多用采伐木株数占林木总株数的百分比表示。通常分为4级:
a) 弱度,15%以下;
b) 中度,16%~25%;
c) 强度,26%~35%;
d) 极强度,超过35%以上。
(2)根据林分特征,立地条件及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确定适当间伐比例。
四、抚育原则
遵循“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的原则。
五、抚育对象
抚育对象是用材林及防护林中的中幼龄林,重点是幼龄林(3-10年)。抚育对象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的规定执行。生态疏伐和透光伐郁闭度不低于0.7;对不符合上述林分条件,但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或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中幼龄林,可进行修枝翻地综合抚育,不得单独开展修枝,确保达到抚育成效。
六、施工质量管理
1、抚育间伐。抚育对象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的规定执行。生态疏伐和透光伐郁闭度不低于0.7,抚育作业后,人工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6;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先标号后砍伐
由设计技术人员对间伐木进行双标号(也称间伐号树),即胸号和地号,然后由施工人员按标号砍伐施工。
间伐作业注意事项
按照安全方便的原则,有顺序地进行间伐作业;
伐桩高度不得超过5cm;
不得损伤保留木。
抚育剩余物清理和伐桩处理
抚育剩余物的清理方式可多样化。主要景区应及时将间伐木及大小枝桠清出林地外,保持间伐迹地清洁整齐,有条件的情况下,提倡将剩余物进行机械粉碎,撒盖于林内加快腐烂或转化为有机肥料;禁止将剩余物在林下随意堆积;
2、修枝。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一般采取平切法(贴近树干修枝),要求切口平滑,不撕裂树皮,重点针对枝条、死枝过多的林木。修枝季节多数树种以秋末春初为宜。有些萌芽力很强的树种和冬春修枝会形成严重伤流的树种,宜在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修枝。修枝高度幼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2。
3、割灌(除草)。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中幼龄林中进行。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