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城日报就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我省利用飞机撒药治白蛾,提醒市民少外出”一消息进行了辟谣,但为什么会出现治白蛾这一谣传?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昨日,记者采访了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刘鹏飞。
“朋友圈里所说的白蛾就是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刘鹏飞向记者介绍,“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我国于1979年在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后,逐步向各地蔓延发生,2009年我省在四平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成虫,如今已经在我市周边的长春、四平、通化及辽源的部分区域发生危害,目前我市并未有美国白蛾发生。”
美国白蛾危害有多大?设在市林业局的防控美国白蛾指挥部办公室业务人员告诉记者:“美国白蛾有六大恶,一是食性杂,幼虫不挑食,可危害数百种农林植物,我市常见的杏树、柳树、槭树等都是它们的美食;二是繁殖量大,雌蛾年繁殖后代多达10万头;三是适应性强,美国白蛾幼虫15天不进食仍可正常生存,耐饥饿能力极强;四是传播途径广,通过自身飞翔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一年四季均可随运输工具远距离传播;五是危害严重,幼虫群居取食,暴发时,可在短时间内吃光所有绿色植物,形成‘夏树冬景’;六是严重扰民,老熟幼虫可进入居民家中或公共场所寻找化蛹场所。”
刘鹏飞介绍说:“为确保及时发现并除治美国白蛾疫情,2011年即成立了我市防控美国白蛾应急处置指挥部,成员单位有市林业局、农委、交通局、工商局、水利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对美国白蛾疫情监测防控,一旦发现立即启动防控美国白蛾应急预案。近日市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在我市各个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悬挂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每日对疫情进行监测。”
刘鹏飞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有发现一厘米左右,翅表雪白或白底黑点的飞蛾千万不要大意,请及时向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报告,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